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060(第4页)

太子本来想给半个月,见主事自己说十天,那就十天好了。

在造办处排除万难给农事司卖命的时候,四阿哥正带着农事司主事在雾隐山围场验收粮食。

刘良捧起金黄饱满的玉米种子,笑得嘴角差点裂到耳后根:“捡到宝了!下官在农事司当差十多年,从没见过如此饱满的玉米种子。”

不,他见过,就在前不久,在那个后院。

刘良又捧起一些,感觉种子库破旧的房屋都被色泽金黄的玉米,映出了蓬荜生辉的感觉。

“这些种子都是雾隐山田庄种出来的?”刘良忍不住问。

四阿哥已然禀报过皇上,自然没有隐瞒的必要:“一共两万斤粮种,都是那边的。”

本来还想让刘良看一下是否能做种子用,结果对方一开口就说是种子,倒也省了口舌。

果然猜对了,刘良又问:“不知种了多少亩地?”

“二十亩大田。”四阿哥替他计算,“亩产一千斤。”

其实不止,小丫头还自留了两千斤呢。

尽管有心理准备,刘良还是怔了一下,玉米,大田,灾年,亩产千斤,籽粒饱满都能做种子?

怕不是在做梦吧!

农事司收到两万斤玉米良种的消息很快传到宫中,飞进南书房。

康熙拍着四阿哥的肩膀说:“老四,干得不错!”

谁能想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四阿哥,才被派到农事司行走就搞出这么大一个政绩来。

两万斤粮食都不算小数目,更不要说两万斤良种了。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两万斤良种不是小麦的种子,也不是水稻的种子,而是玉米种子。

玉米是舶来品,听说在番邦产量很高,但传到大清明显水土不服。

产量低也就算了,口感还差。

当时农事司还在户部,户部尚书没少被玉米荼毒,于是他第一个发问,苦大仇深地问亩产。

难吃都能忍,毕竟玉米再难吃也是粮食,总比树皮和野菜好些。

穷苦百姓只为活着,填饱肚子,并不追求口感。

奈何农事司试种玉米那些年,户部尚书年年被皇上指着鼻子骂无能。

理由很简单,玉米在番邦是灾年救命的粮食,怎么到大清就不行了。

大清差在哪里!

好容易把农事司甩到工部,没想到工部又作死试种玉米,不是上赶着步后尘吗?

话虽这样说,户部尚书也理解。玉米抗寒抗旱能力都很突出,就眼下这个年景,工部不死心想要再试一回,很正常。

但农事司多年的试种结果摆在那里,最高亩产不会超过二百斤。

而皇上的要求极高,非要让玉米和御稻比产量。御稻最高亩产八百斤,神仙来了也追不上啊。

为了证明种玉米这事谁来了也不好使,洗刷多年屈辱,户部尚书越过工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问亩产。

亩产达不到皇上的要求,粮种再多也没用。

康熙早问过亩产,这会儿见户部尚书问起,也看向四阿哥。

只见四阿哥不卑不亢回答:“精耕细作亩产一千三百五十斤,大田亩产一千斤。”

看来上回有所保留,收获之后才有底气说出实际产量。

此时的南书房,几位大学士都在,除了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阵容堪比小朝会。

“多少?”这回不是户部尚书的声音,而是工部尚书震惊地问。

四阿哥不卑不亢地重复了一遍,听户部尚书又问:“何时种何地种?”

其实亩产说出来,再问什么都是枉然。

御稻亩产最高纪录是在丰年。

热门小说推荐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路扶摇

官路扶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