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1章 朱元璋嫌弃李进胡惟庸想当县令(第1页)

奉天殿上。

户部尚书吕昶此刻正在向朱元璋汇报最近的大明的一个赈灾情况。

“启禀皇上,如今大明各处的灾民救济情况已经逐渐落实。”

“朝廷在扬州地区的拨款,达到了二十万两,收纳百姓十万余人。”

“如今扬州的确的各项工作,都已经开始挨个落实,开垦荒田十余万亩,已经是当初扬州良田的十分之一。”

“今年年底有望恢复良田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吕昶着重提起扬州,是因为朱元璋说过,大明生产的恢复就从扬州开始。

也就是说,扬州是朱元璋标榜的模范地区。

只要扬州地区在有序恢复,那就意味着全国的生产都在逐渐恢复。

如果朱元璋没有去过义乌,那他会觉得杨宪干的真不错,这短短不到三个月,就能做到这一步。

杨宪也能算得上能臣了。

但是在见过上沪县的繁华,以及义乌县的救灾之后,朱元璋却觉得好像这也没什么。

见朱元璋沉默不语,吕昶又说道:

“不仅如此,杨大人为了鼓励百姓努力耕种,甚至亲自带头拼命耕地。”

“为了能尽快恢复良田,杨大人之前三天没有睡觉,直至累晕过去。”

“但就是这样,杨大人嘴里还在叫嚷着耕地的口号,让身边的官员以及百姓振奋不已,这才能在短时间恢复生产。”

听到这,朱元璋终于是微微动容,虽然杨宪的政绩一般,但是这种拼命的态度,朱元璋却是十分欣赏。

突然间,朱元璋的脑海里想起了在青楼喝酒的李进。

与杨宪相比,李进简直就是混账,而且是个十恶不赦的狗官。

一个累晕在地里,一个在青楼里莺莺燕燕,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虽然李进的政绩更加突出,但是朱元璋却不喜欢李进的工作态度。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起李进应该已经在进京的路上,出声问道:

“义乌那边赈灾怎么样了?”

吕昶闻言一愣,自己把杨宪夸上了天,这皇上竟然一句话没说?

反而问起了义乌的事情,这是什么意思?

“义乌那边现在已经差不多稳定了,李御史在将赈灾的事情交接完之后,就已经在返京的路上了。”

“只是,这李御史之前还兼任着上沪县县令,如果李御史回京,那上沪县县令一职要一直悬而未决吗?”

吕昶不敢迟疑,赶忙将义乌县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朝朱元璋汇报。

朱元璋闻言,沉思片刻,说道:

“上沪县位置特殊,且让咱好好想想,等李御史进京之后再说。”

听到话题被朱元璋引到李进身上,所有人的神情都是疑惑不已。

李进?这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些天好像被朱元璋提起的次数有点多?他怎么会突然被朱元璋青睐?

其中胡惟庸善于揣摩上意,对于这个上沪县,朱元璋好像十分重视的样子。

如果有机会,胡惟庸觉得自己应该争取一下这个县令的位置。

胡惟庸是属于淮西集团的一员,他同样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一批人。

按理说胡惟庸早就应该跟着淮西集团一起飞黄腾达,但是现在却只是落得一个光禄大夫四品衔的官职。

当初朱元璋就很看重胡惟庸此人,觉得他机敏能干,是个得力干将。

热门小说推荐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