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 缓刑罚薄赋敛(第2页)

嬴政看了眼李斯,他觉得自己终于彻底明白了李斯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斯是个为己的聪明人!

什么儒家、法家,都不过是李斯头上的一顶帽子罢了,是李斯用来达成他目的的工具而已。

在李斯心中,应该有这样三等划分:他自己为一等,法家为一等,其他为一等。

当他利益没受到影响时,法家高于其他,他会践行并施展法家思想,这也是李斯在大多时候所展现出的;可当他利益受到影响时,就算是法家,也可以被他灵活地丢到一旁,就如此时。

李斯信奉法家思想,只是他更信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才会参与胡亥和赵高篡改遗诏中来。

有人说李斯是为胡亥、赵高所逼迫,才参与进来,那胡亥和赵高可真不得了,能强逼一位有实权的丞相。

更可能是李斯认为扶苏上位会对他不利,被胡亥、赵高一游说,自愿参与,只是没想到胡亥、赵高凶残到连他这个合伙人也不放过,想差了一招,落得个具五刑、腰斩、夷三族的下场。

如果他支持扶苏继位,以扶苏的性情,就算扶苏不喜他,不会让他继续呆在大秦朝堂,十有八九也能得个善终。

但李斯太贪,贪从龙之功,贪恋权势不去。

‘李斯既不信法家,也不忠君王,他只是忠于权利罢了。’嬴政心中评价到。

丞相王绾道:“廷尉所言甚是,确实需缓刑罚,薄赋敛,关中父老皆有此念,为人心之所向,若逆而为之,必成祸患;反之,若顺势而为,大王必能更得关中父老之心,于国有利!”

“只是缓什么刑,薄多少赋,须得商议,不可急促间便发于天下,且还须考虑齐、楚、燕、赵、韩、魏等地。”

说到这,王绾没再讲,有些话自个儿知晓,但未得君王应允,不好直说。

见王绾停下不言,嬴政道:“丞相既有所得,何不仔细讲与寡人?寡人不会因言而罪!”

王绾向嬴政一礼,这才道:“大王言还派人前往原六国各地察访,竹简尚未送回,但不妨一猜六国各地之民会有何念?”

“在六国中,大秦有‘虎狼’之称,可想在六国之民心中,大秦颇为凶恶,他们会畏惧大秦,从而担忧大秦如何处置他们。若对六国之民过于严苛,会使他们心中生怨,乃至于恨。”

这番话,如果在以前,王绾大概不会讲,因为他知道自家这位大王是什么性格,说好听点叫自信强势,说不好听就是刚愎自负。

给他说对六国之民好一点,不要那么严苛,否则会让六国之民心中生怨,他只会觉得在他治下,谁敢生怨?

那李斯也会出来反驳,以前的老秦人都能接受秦律,没说秦律严苛,反而让大秦统一了天下,这些六国之民就不能接受了?

也就是最近见大王有些转变,王绾才敢多讲一些。

听到王绾的话,李斯挑了挑眉,但没发声,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在六国之地施行原本的秦律,因为那对他有利。

但他又看得出,法家那套方法这次真出了问题,在未找出办法前,还是先静观其变,不要贸然开口为好。

王绾继续道:“因而,在治理原先的六国之地时,不可直接用现有的秦律,要做一些更改。”

热门小说推荐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路扶摇

官路扶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绝品风流狂医

绝品风流狂医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