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始皇也许能听他说这些,但肯定不会去做。
商鞅都没能治得了犯法的嬴驷(秦惠文王),只是刑罚了嬴驷的老师,李念不觉得他能做到。
时代就是如此,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不说从来都是一句空言,但在历史的大多时候,的确是!
李念继续道:“六王毕,四海一,天下没有更多的战争提供军功,大秦的军功爵制自然失效。军功爵制设立的原因和作用,也与大王讲过,是为老秦人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让他们有机会为侯为相。”
“军功爵制失效,有两个办法可以处理,一是让军功爵制重新恢复功效,即发动更多的战争提供军功。大王若愿意,天下并不缺战争,北之匈奴、西之大月氏、东之脚盆、南之百越,皆可为攻伐对象。”
“第二个办法是开辟军功爵制外的其他晋升之路,这点可与大秦如今缺乏官吏联在一起,在后世有科举和高考之法,为人提供晋升。”
“宋朝时,曾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之言,可见科举之盛。科举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通过教育使许多人读书识字,再通过考试从这些读书人中选出优秀的一批。”
“考试,即考绩检查,出问使人作答,答对者为优,后世的科举所考内容皆出于儒家经典。”
嬴政道:“难怪儒家在后世能如此昌盛!”
能不昌盛?
想做官当人上人,就得学儒家的东西,既不想学,还想当人上人,那就得看出身背景,而大多数人都没好背景,只能入儒家,读孔孟。
“臣以为在大秦也可行科举之法,不仅让天下英杰之士有晋升之路,还可为大秦选拔有用之才,让大秦更为太平。天下英杰皆入大王麾下,能减少其生异心、祸乱天下之意。”
嬴政听明白李念的意思,让全天下的聪明人都一门心思扑到科举上,就不会成天胡思乱想,琢磨谋逆造反。
“大秦可行科举之法,却不必再学后世王朝以儒家经典作为必学必考内容,因为臣能为大王提供更好之物。”
这句话李念说的颇为自信,他必须斩钉截铁地向始皇表示:他这有比儒家更好的东西,可以不用儒家那套。
儒家作为华夏文化之一,虽对华夏有过,但其功绩不可磨灭,如果没有李念,大秦用儒家,倒也无妨,可现在李念穿越到了大秦,脑中还带有可搜索后世信息的引擎,为何还要用儒家?
嬴政也明白李念的意思,道:“寡人相信卿!”
李念道:“科举和教育分不开,想要科举得以实行,必须能让更多人接受教育,而教育不可不设限。”
“《论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言,臣认为还应加一句‘学而不引则歧’,对学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走上邪路,学识越多越广,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
就像后世某些公知,他们没学识吗?
不,他们中很多人的学识水平都超过普通人,可他们说出的话却是毒瘤。
如某矮大紧,公然宣称明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是一个“三无”朝代。
于谦不是名臣,戚继光不是名将,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不是名士?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