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龙椅上,朱元璋也听得直摇头。
“照你这么说,这朱瞻基哪里有什么武功?南北皆丢失大片领土,也就平了两场叛乱。还好圣孙、六边形战士,真是徒惹人笑话!”
“文治呢?文臣如此吹捧于他,这朱瞻基文治方面总有点成绩吧?”
文治?
刘宽不得不再次搜刮脑海中的记忆。
别说,让朱元璋这么一提醒,他确实想起更多关于朱瞻基的事。
“文治方面微臣只记得四件事,其一是完善内阁,授予阁臣票拟之权,使内阁初步成为大明国事决策机构。”
“其二设立内学堂培养宦官,又授予司礼监太监批红之权,以辖制内阁、六部。”
“其三,改革吏治,增加督察院御史权柄,完善督抚制度。”
“其四,进一步削藩,确立了后来大明朝安置藩王的制度···”
说到这里,刘宽神色逐渐变得古怪,话语也停了下来。
朱元璋注意到刘宽的异样,问:“怎么了?莫非是身体不舒服?”
刘宽摇头,“并非身体不适,而是微臣忽然觉得,方才所列朱瞻基文治四事中,培养宦官干政以及削藩一项上其实颇受后世诟病,甚至可以说为大明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听了,哼道:“培养宦官用以辅政本就是取乱之道——历代宦官干政之祸史书写得清清楚楚,咱看朱瞻基那小子是昏了头,才行此策。”
“至于削藩之事···听你先前所讲,不仅允炆即位后削藩,老四夺位后也继续削藩,后来朱瞻基在位时又有藩王叛乱。”
“也不怕跟你说实话,知道这些事后,咱心里已经在反思,这封藩之策是否不对。”
其实早年朱元璋定下分封诸子为藩王的政策时,便有不少朝臣以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为例,进行劝谏。
他不听。
这几年随着秦、晋、燕三大塞王相继就藩,各掌握三支护卫军队,兵马数量具在一两万间,于是又有文臣进谏,劝他“减其卫兵、限其疆土、节其都邑”。
他表面没听,却从另一方面制定了诸多措施,以减少藩王叛乱的可能。
如藩王之间不得私下来往,一王入京之后另一王才可来,等等。
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不曾想,他故去之后竟还是发生了靖难之役,老四一脉更是发生毒害父亲、谋反叛乱、炙杀亲叔这般不孝不仁的丑事!
他朱元璋是有一股子牛脾气,是很执拗,却不傻。
既知道了分封诸子之策会带来那般不忍言的祸事,他如何还会固执己见?
也正因此,他此时才觉得朱瞻基那小子继续削藩不算有错。
刘宽很惊讶。
他没想到老朱竟会当场认错、反思。
回过神后,他便道:“陛下,在后世人看来,如陛下现在这般分封诸子于国内,授予军权乃至节制周边兵马的权利,确实不可取。”
“但是经由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连续削藩最终形成的大明藩王安置政策,却更加被后人诟病——陛下可知后世人是如何评价的?”
反正殿内没别人,话又讲到了这里,刘宽忍不住想给老朱来点刺激的。
朱元璋意识到不是什么好评价,但还是板着脸道:“尽管说。”
刘宽本想直言“把大明宗藩当猪养”,可注意到老朱的脸色,他到底怂了下。
改口道:“经朱瞻基之手最终成型的宗藩政策,在后世人看来,完全是将大明的宗藩当做废物、国之蠹虫去养。”
“首先,藩王三支护卫军队削减道一支,宣德之后的藩王护卫很多甚至只有一千多人。”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精神发疯文学,没有原型,没有原型,没有原型(讲三遍),请不要在评论区提真人哦。金手指奇大,cp沈天青。日六,防盗八十,上午十一点更新江繁星八岁时候看见律政电视剧里的帅哥美女环游世界谈恋爱...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