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刚刚得知此事,儿臣十分震惊。”
朱樉回答,“不知父皇可有线索,指向何人所为?”
朱元璋叹了口气:“这事很蹊跷。天牢戒备森严,没有内应,朱棣断不可能逃脱。咱已命锦衣卫彻查此事,暂时还没有确切的结果。”
朱樉沉思片刻:“父皇,儿臣以为,朱棣越狱,北境叛乱,这些都不是偶然。背后必有一股势力在操控,其目的就是要推翻削藩政策。”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你有何证据?”
“儿臣在北境发现,叛军背后有秦王的影子。他们勾结蒙古部落,企图制造混乱。”
朱樉解释道,“而秦王与朱棣素来交好,朱棣越狱后很可能会与秦王汇合。这一切,都指向反对削藩的势力在幕后策划。”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咱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咱才命你回京,协助太子处理朝政,防止有人生乱。”
“父皇明鉴。”
朱樉恭敬地说,“儿臣定当尽忠职守,辅佐太子,确保大明江山稳固。”
“好。”
朱元璋点头,声音逐渐虚弱,“咱乏了,你先下去吧。”
朱樉告退后,直接返回东宫,与朱标详谈。
“大哥,现在朝中情况具体如何?哪些大臣支持削藩,哪些反对?”
朱樉直截了当地问。
朱标长叹一声:“情况比你想象的更复杂。表面上看,大多数大臣都支持削藩政策,毕竟这是父皇的决定。但暗地里,有不少人对此有异议。特别是那些与藩王有联系的官员,他们虽然不敢公开反对,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处处设障。”
“有哪些人值得警惕?”
“首先是兵部尚书黄福,他本与秦王关系密切。”
朱标列举道,“其次是户部侍郎吴溥,他曾是朱棣的座师。还有京营统领李景隆,他与几位藩王都有姻亲关系。”
朱樉思索片刻:“这几人的共同点就是与藩王关系密切。他们表面上效忠朝廷,实则心向藩王。”
“正是如此。”
朱标忧心忡忡地说,“最近,他们开始散布北境叛乱的消息,声称这是削藩政策导致的结果,要求朝廷重新考虑这一政策。”
“那我回来得正是时候。”
朱樉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有了北境平定叛乱的好消息,他们就不能再用这个借口了。”
朱标点头:“明日早朝,我会宣布北境平定的消息,同时表彰你的功绩。这将大大提振支持削藩的士气。”
兄弟二人又商议了许多细节,确保明日朝会上能够掌握主动。
夜幕降临,朱樉回到自己的府邸休息。
这座府邸自他离京后就一直空置,如今尘封的气息依然浓厚。
府中的仆役匆忙打扫清理,准备迎接主人的归来。
李义悄悄前来觐见,带来了新的情报:“殿下,有密报称,李景隆已经秘密集结了京营的部分将士,似乎在准备什么行动。”
朱樉眉头紧锁:“他敢在京城动武?这不是找死吗?”
“据说他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而且有传言称朱棣可能已经秘密回到京城,准备与他里应外合。”
李义低声道。
朱樉立即警觉起来:“李景隆若真敢兵变,那就是谋逆大罪!立即派人密切监视京营的动向,一有异常,立刻报告。同时,联系城外的将士,随时准备进城支援。”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