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9章 酸荠菜鱼汤(第7页)

但朱襄对待他们就像是大学里对待学生们一样苦口婆心,他们对朱襄也毕恭毕敬,就像面对自己的师长。

即便之前有人出口质问,但他并非怀疑朱襄,而是因为对朱襄太过崇拜,才话不过脑子。

这个时代的儒家弟子与后世已经思想固化的文人不同,他们虽然尊重先贤,却没有丢掉怀疑和上进的精神。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儒家弟子能仗剑行走六国,本身就不可能是眼界短浅的迂腐之人。

“谨遵朱襄公教导。”儒家弟子们起身拱手作揖。

朱襄摆了摆手,道:“坐下吧,不必多礼。君上准备建学宫,用纸张誊抄百家书籍。我推举你们入学宫,你们在誊抄百家书籍的时候,正好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相信荀子会将你们带在身边,你们一定都是可塑之才。”

儒家弟子们没有坐下,再次拱手作揖。

坐在朱襄怀里,双手扶着朱襄的胳膊,就像是坐在现在还不存在的龙椅上的嬴小政鼻子喷气。

他感到了十分的自豪。

朱襄见这群人都是明事理,也是愿意接受秦国的人,态度更温和了。

他询问了这些人的名字,可惜没有李斯、韩非和张苍这三个荀子最出名的弟子。

李斯和张苍会成为秦国的官吏,将来肯定会为了荀子而入秦拜师。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入秦拜入荀子门下了。

朱襄正想着,却不知道韩非已经来到了秦国边境。

但韩非却不是来拜访荀子,而是来拜访长平君。

荀子入秦的事没有多少人知道,韩非自然也不知道。他想要寻找一条能让韩国强大的路,翻遍了百家的理论,也没有寻到自己想要的老师。

他确实对荀子的理论很感兴趣,但荀子此刻还没有展露出自己治国的理念,所以韩非还未想过向荀子拜师。

原本历史中,荀子是在去了楚国当兰陵令的时候,才专心著书立说。这时他的治国的名声才传出来,韩非才来拜师。

而此时荀子治国的理念还只在手稿中,只有朱襄等人看过。

长平君在三晋之地一举成名,韩非早就听闻了长平君的名声。

在朱襄被困邯郸的时候,他也谏言韩王,去求朱襄入韩。

韩国本来就国土狭小,农田的产量也十分低,基本粮食难以自给自足。韩非知道,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粮食,除了改革政治制度,让农田增产也是强国中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朱襄去了韩国,不仅能帮助韩国田地增产,还能引来许多敬仰朱襄的人来韩国。这样韩国就有更多的人耕种和打仗,能够有抗击秦国的力量。

韩非花了很长功夫说服韩王,但韩国慢了许多步,白起以邯郸城为交换,将朱襄接走了。

韩王捶胸顿足的同时,又十分窃喜。

他窃喜自己没有去接朱襄入韩,否则白起就要拿他的国都来换朱襄了。

韩非得知韩王居然得意洋洋自夸“英明”时,气得结结巴巴找韩王吵了一架。

这吵架的结果,自然是韩王差点把他放逐。

在提议接朱襄入韩之前,韩非已经连续上书五年,请求韩王驱逐朝堂中不干实事的小人,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韩王一直没理睬他。

这次吵架,韩非确实是忍无可忍了。

但即便韩王讨厌说话结巴还非常话多的韩非,韩非还是希望能让韩国强大起来,免于灭国之灾。

他一直关注着朱襄,在朱襄在秦国做出成就后,他就萌生了入秦向朱襄请教的心思。

他准备了许久,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书简上,然后带着三两老仆,坐着残破的马车,满心忐忑地入秦了。

热门小说推荐
官路红途

官路红途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梯险情

官梯险情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

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